研究實現(xiàn)自然界最高自由度的超構表面光場調控 為復雜光學功能的實現(xiàn)奠定基礎 天天快播
(相關資料圖)
自2011年超構表面概念首次提出,基于超構表面的光場調控的新原理、新技術以及新應用不斷涌現(xiàn),包括了各種各樣的光場調控功能和器件。這些光場調控看似功能迥異、各有不同,但在數(shù)學上都可以用一個2×2的瓊斯矩陣統(tǒng)一描述,這些不同的功能器件都可歸納于不同自由度瓊斯矩陣的調控。
瓊斯矩陣通常用于描述光學器件對光的偏振、振幅、相位的調控能力,共包含8個參數(shù)自由度。能調控的自由度越多,意味著對光場的調控能力越強,實現(xiàn)的功能也越豐富。對于單層結構,由于平面結構的對稱性,其自由度最多只能達到6個。
近日,暨南大學納米光子學研究院教授李寶軍、包燕軍等研究人員實現(xiàn)了自然界結構對光場的最普適以及最高自由度的調控。在該項工作中,李寶軍團隊基于雙層超構表面結構,結合梯度下降算法和巧妙的結構設計,實現(xiàn)了自然界中結構所能達到的最大8個自由度的光場調控,并且給出傳統(tǒng)設計方法所不能實現(xiàn)的光場調控功能,諸如:實現(xiàn)了對任意兩種偏振態(tài)(可非正交)振幅和相位的獨立調控;引入雙層結構之間旋轉自由度,與4種入射及探測偏振態(tài)相結合,實現(xiàn)了高達16種的獨立全息圖像。
該項工作的重要意義在于首次實現(xiàn)了自然界結構對光場的最普適以及最高自由度的調控,從而為自然界所允許的任意復雜光學功能的實現(xiàn)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相關成果Observation of full-parameter Jones matrix in bilayer metasurface于近日發(fā)表在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資料來源:中國科學報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企業(yè)品牌排行榜
-
2022-12-19 13:49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企業(yè)品牌熱門推薦
-
2022-12-19 13:49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